做中国高端特色水溶肥料的领航者。
全国免费热线: 24x7随时为您服务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行业趣谈

公司简介 企业简介 人才招聘 企业风采 企业视频 荣誉证书

产品中心 原装进口系列 大量元素系列 EDTA微量元素系列 高端液体肥系列 缓释颗粒肥系列 高端功能性肥料系列

技术支持 植保知识 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农资营销

客户案例 客户案例 试验效果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水溶肥施用方法是什么?
2018-04-12
        随着京郊设施农业的发展,水溶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应用逐渐普及,但农民对其还缺乏认识,造成施用不当,效率低,为此介绍一下水溶肥料识别和施用注意事项。
        与传统肥料相比,水溶肥料配方多样,施用方法也非常灵活,可以土壤浇灌,让植物根部全面接触到肥料;可以叶面喷施,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可以滴灌和无土栽培,节约灌溉水并提高生产效率。为使水溶肥料的使用获得最好效果,应把握以下事项。
        选择效益较高的作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蔬菜、果树、花卉、粮食、棉、油等各类作物的专用水溶肥料。但是,相对于固体肥料而言,水溶肥料价格要高出很多,因此在选择施用作物时,最好以草莓、蔬菜和水果等效益较高作物为对象,以便获得最佳效益;大田作物由于效益较低,一般不要施用水溶肥料(小麦上喷施磷酸二氢钾除外)。
        掌握施肥技巧
        1.切忌直接冲施,采取二次稀释法。由于水溶性肥料有别于一般的复合肥料,所以不要按照常规方法施用,以避免因施肥不均匀带来的烧苗伤根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严格控制施肥量。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由于其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所以要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肥料流失。
        3.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农药混用。比如在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农民朋友,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农药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合理掌握用量和次数
        1.少量多次施用。这是施用水溶肥料最为重要的原则,因为这种方法不仅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也符合水溶肥料养分易流失的特点。少量多次施用,还可以大大提高水溶肥料的利用率。
        2.注意养分平衡。水溶肥料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根系生长密集、量大,这时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对养分的合理比例和浓度有更高要求。如果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3.安全施用,防止烧伤叶片和根系。水溶肥施用不当,特别是随同喷灌和微喷一同施用时,极容易出现烧叶、烧根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肥料溶度过高。因此,在调配肥料浓度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浓度进行调配。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盐分不同,同样的浓度在个别地区会发生烧伤叶片和根系的现象。生产中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通过肥料浓度试验,找到本地区适宜的肥料浓度。
        滴灌施用注意事项
        水溶肥随同滴灌施用,是目前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方法。
        1.掐头去尾。先滴清水,等管道充满水后加入肥料,以避免前段无肥;施肥结束后立刻滴清水20-30分钟,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可用电导率仪监测是否彻底排出);如不洗管,可能会在滴头处生长青苔、藻类等低等植物或微生物,堵塞滴头,损坏设备。
        2.防止地表盐分积累。大棚或温室长期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用膜下滴灌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
        3.做到均匀。在注意均匀性滴灌施肥的原则上施肥越慢越好。特别是对在土壤中移动性差的元素(如磷),延长施肥时间,可以极大地提高难移动养分的利用率。在旱季滴灌施肥,建议施肥时间2-3小时完成。在土壤不缺水的情况下,在保证均匀度的前提下,越快越好。
        4.避免过量灌溉。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渗析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容易随水流失。
        5.配合施用。水溶肥料为速效肥料,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它常规肥料的。因此,生产中要做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肥料的优势。
返回顶部

400-660-8676

copy right 2014 版权所有 安徽省农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13019816号